最近搜索
问问医生首页 > 文章内容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2017年07月17日 21:30

母乳性黄疸 同类疾病

  母乳不同于奶粉,其中有很多奶粉所没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母乳是婴儿健康成长的佳食物。而刚出生的婴儿有时会在食用母乳之后,皮肤从红润发生改变,变成黄色,这种就是医学上称为母乳性黄疸的现象。下面就全面来了解一些关于母乳性黄疸的知识。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母乳喂养所引起的黄疸。这种情况多数是婴儿刚出生的时候皮肤红润,但母乳喂养不久后皮肤却变黄,不过宝宝的身体健康完全没有收到影响。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正常足月的婴儿,母乳性黄疸情况会在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以持续2-3周,以母乳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这是因为婴儿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从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酸会抑止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情况。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

  经了解,大约有10%-15%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不过,宝爸宝妈们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只是在母乳喂养期间肤色会偏黄一些。所以宝妈们可以放心地按照母乳喂养需求,继续给宝宝喂养母乳。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所以父母不用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而感到担心而四处求医。而想要宝宝能健康成长,前期需要以母乳为主,在后期在辅以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