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搜索
问问医生首页 > 文章内容

早产儿吸氧导致失明的原因是什么

2017年10月16日 16:19

早产儿 同类疾病

  早产儿因为出生时肺部的不成熟,无法自主呼吸,往往需要依靠呼吸机的供氧帮助下呼吸。然而近年来,早产儿因吸氧导致失明的事件多有发生,这让早产儿的父母很是担忧。那么,早产儿因吸氧导致失明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给予高浓度的氧气治疗,可以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率,但却使大量的早产儿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成为早产儿致盲的首要疾病。基本的致病因素,是由早产而造成的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早产儿易发生氧中毒,可引起眼的晶体后纤维增生症,高浓度氧气刺激视网膜组织,使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从而失明。

  但遇到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生后因血管发育不完全而出现呼吸窘迫的情况,的确需要人工吸氧。可以说人工吸氧已成为了抢救早产儿生命不可缺少的手段。假如不给予充足的氧气治疗,他们存活的可能性就很低。在这种时候,保全性命应该放在第一位。

  同时在给早产儿进行吸氧治疗时,一定要控制氧气浓度,使其在40%以下,并且时间也不宜过长。此外,家长还需定期带早产宝宝到医院做眼科检查,密切监测病程发展,一旦发现宝宝有视网膜病变迹象,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若是错过佳治疗时机,或将导致婴儿失明。

  虽然吸氧有可能导致宝宝视网膜病变的可能,但对于无法自主呼吸的早产儿来说,这也是他们的救命措施。因此,在给早产儿吸氧时,要注意事项,过后要定期进行视网膜筛查,尽早发现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