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搜索
问问医生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脑瘫 > 内容

用反射性抑制模式刺激脑瘫的手技有哪些?

2022年07月14日 06:01

脑瘫 同类疾病

专家回答

常燕群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擅长:儿童脑性瘫痪、智力低下、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缺氧...

  1.压迫:一边施加压迫,一边配合抵抗或单独的使用体重负荷,以对躯干、四肢进行自动调整运动为目的。可以在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立位等各种体位进行。例如对肩周围肌群(尤以三角肌等)缺乏收缩、手功能障碍的患儿,以俯卧位从上方来压迫肩胛带,使前臂来负荷体重,自肩胛带到上臂的肌群同时收缩。或今患儿向侧方移动体重增加对抗力,来增加肩关节周围肌肉同时收缩。又如对伸腿坐的儿童头顶部或肩胛带向下方压迫,来抑制手足徐动型动作和控制头部。   2.位置反应:指某一肢位在一定的范围内,能保持一定的肢位的能力。如上肢或下肢被动地悬空在一定的肢位,为肢体重量的刺激正常姿势反应的反馈,对姿势变化自动的肌肉调整。  3.保持反应:如在坐位时,上肢水平位举起,慢慢减少支持或突然撒手,上肢滞空,使关节部同时增大收缩,这种滞留是患儿有意识去控制,称之为保持反应,为对姿势变化肌的自动调整作用。例如轻轻地先扶俯卧位患儿下颌部,再慢慢减少支持,以此让患儿自身努力来控头,可起治疗作用。也可在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立位等各种姿势做上肢、下肢各种肢位变化,目的是提高肌群的收缩和固有感受器的感受性。   4.拍击:刺激固有感受器、体表感受器来提高肌紧张的方法,对四肢、躯干规则或不规则地用拍击手法而达到肌紧张目的,为获得能自动的保持肢位的促通手技。多用于手足徐动型、失调型保持姿势;当然也用于痉挛型,可减少姿势变化抵抗,使平衡反应情况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