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4日 05:54
心身障碍 同类疾病
专家回答
贾福军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擅长: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的诊治和精神障碍的鉴定。
家庭的结构和功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父母离异给孩子情绪和个性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加以特别关注。 许多单身母亲对孩子是非常负责的,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个人的幸福和恋爱,但却招致孩子越来越深的怨恨和叛逆,主要归结于几点: 1.怜爱多尊重少。在处理夫妻离异的问题上,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独立的人来加以理解和尊重。对父母的离婚,每一个孩子都会感到痛苦和难以接受,如果尊重孩子的知情权,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朋友来对待,使其了解父母勉强在一起的痛楚,那么孩子的痛苦就有可能升华,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更有责任心,独立而自律自强。 2.处理孩子和父亲的关系不当。应该让孩子了解和体会:离婚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改变,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永远都不会改变。不清楚父母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分开。所以,这种偏激的认知和情绪一直左右着她的情绪和行为,导致她过度关注自我,成了拒绝接受现实的“长不大的小孩”。 如果换一种思考方式和做法,当孩子说“我是没爸的孩子”这类话语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疏导和承诺,帮助她消除“我没有爸爸”的错误认知;当父亲回来看孩子,孩子对父亲恋恋不舍的时候,母亲不应该强行分开她和父亲的手,而应该给她创造更多和父亲亲近与沟通的机会。 3.在“新爸爸”的介入上操之过急。离异后重新找伴侣是正常的事情,但这是给自己找伴侣,孩子的父亲是别人替代不了的,由于“我”定位于为孩子“找新爸爸”,招致孩子对新爸爸的强烈抵触和防御是不奇怪的。 一开始,孩子和新爸爸接触良好,他们之间是一种朋友和玩伴的关系。如果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日久情深,孩子不难将对父亲的依恋投射于朝夕相处、给予自己关怀和温暖的男人身上。朋友之情自然可以向父爱转变和升华。 如果孩子已从心理问题发展成行为问题,仅凭母亲的奔走呼号是无力回天的。一方面应该借助孩子父亲的帮助,另一方面,这种状况下的孩子需要接受心理治疗。